5月26日,中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表《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去年6月以來,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媒體相繼報道的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經中國有關部門幾個月的查證,發現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
  該紀錄援引斯諾登曝光的證據證明:中國一直是美國非法竊聽的主要目標之一,竊聽範圍涵蓋國家領導人、政府和科研機構、企業等。據報道,美國曾在1990年8月落成的中國駐澳大利亞新使館的每間辦公室的混凝土牆里埋設了細如玻璃絲的光纖竊聽器。在一份美國2010年的“監聽世界地圖”中,中國被列為美國在東亞的首要監聽對象。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及臺北等城市,均在美國國家安全局重點監控目錄之下。
  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對清華大學的主幹網絡發起大規模的黑客攻擊。其中2013年1月的一次攻擊中,至少有63部電腦和服務器被黑。報道指出,清華大學承擔著中國六大骨幹網之一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建設,“清華的主幹網絡被黑,意味著數百萬中國公民的網絡數據可能失竊”。此外,美國政府還大規模入侵中國的主要電信公司,以獲取數以百萬計短信內容。
  已公佈的文件顯示,美英兩國的情報人員甚至假扮“玩家”,滲透《魔獸世界》、《第二生命》等網絡游戲中,收集電腦游戲玩家的資料。就連國內即時通訊軟件QQ和飛信也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視範圍之內。
  美國尤其花大力氣監控美國思科公司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華為公司。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個特別小組成功滲透進了華為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並複製了超過1400個客戶的資料和工程師使用的內部培訓文件,還包括公司高管的郵件。
  事實上,美國的監控項目遠比已公佈的內容龐大得多。英國《衛報》披露,美國情報人員利用名為“XKeyscore”的項目監控互聯網活動。該項目在全球多處配備500個服務器。情報人員稱,“該項目可以監控某個目標網民的幾乎所有互聯網活動”。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互聯網上“為所欲為”,有賴於其握有IP地址分配、根域名解析、以及軟硬件平臺等資源。利用全球移動網絡,美國國家安全局每天收集全球高達近50億份手機通話的位置記錄和20億條手機短信。蘋果和安卓的手機操作系統被稱作是“數據資源金礦”,美國國家安全局多年來一直從移動設備應用程序(App)中抓取個人信息,這些應用程序包括“憤怒的小鳥”、“谷歌地圖”、“臉譜”、“推特”以及網絡相冊Flickr等。
  此外,美國的“棱鏡”項目還與微軟、雅虎、谷歌、臉譜、PalTalk、YouTube、Skype、 AOL和蘋果等9家互聯網公司合作。大多數情況下,數據會通過這些公司的服務器以電子方式傳輸給政府,有時情報人員甚至可以直接進入上述公司的服務器和數據庫獲取數據。
  在政策方面,“9·11”事件後,美國開始建立監控項目的總統授權。2006年,美國政府重新修改了《愛國者法案》,政府每3個月向大型電話公司下達數據索取令。2012年,奧巴馬簽署了《美國網絡作戰政策》的總統指令,可以在事先不進行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發動攻擊。
  “棱鏡門”事件曝光後,奧巴馬政府迫於外界壓力,才著手規範監控行為。今年3月,美國號稱放棄對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權。但迄今沒有下文。最近,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自由法案》限制相關機構大規模收集電話記錄。不過遺憾的是,該法案適用範圍僅在美國國內,其在全球範圍的各種監聽行徑卻沒有因此得到約束。
   推薦理由:
  “棱鏡門”事件讓公眾看到了美國一邊扯著“網絡自由”大旗,一邊又揮舞著“網絡監管”大棒的真面目。美國因其在互聯網領域的先發優勢,實際上已經成為“全球網管”。但他非但沒有扮演網絡世界“中立者”這樣一個角色,反而“監守自盜”,成為一名網絡世界重度“偷窺者”。事實證明,美國政府不會主動放棄在互聯網領域的主導權。地球村的“小伙伴們”想要在網絡世界里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就應該行動起來共同對抗這種“網絡霸權”行為,推動和制定新的游戲規則。  (原標題:美國:扯“網絡自由”大旗,揮“網絡監控”大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a50oarv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